4月12日,“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成都市巴金文学院举行,来自西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海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旅游学院等70余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会议现场,多名专家学者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题,分别从协同育人机制、简明地方史教程、中学地理教学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深入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育人逻辑与实践路径。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丁玎副教授应邀出席本次研讨会,并作题为《“AI+民族建筑”跨学段教学模式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新路径》的口头报告。丁玎表示,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导向下,民族建筑作为中华文的化重要载体,面临着教育传承的困境。为此,她结合符号学理论与AI技术,通过解构民族建筑的语构、语义、语用特征,对应小学沉浸式体验、中学符号解码、高校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形成螺旋能力培养链,构建了“AI+民族建筑”的跨学段教学模式。该模式提出了分层教学目标、虚实融合教学载体及三维评价体系,有望为破解教育断层、推动教育共同体发展提供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