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慰问意,浓浓关怀情 ——记“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开展慰问社会居民活动

发布者: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3-07-09浏览次数:335


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勉励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西华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努力学习好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必修课”,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7月3日至7月4日,“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来到了四川省广元市五龙镇社工站,对社区居民开展了慰问活动。

走访慰问致敬老兵,共忆革命峥嵘岁月

7月3日下午两时三十分,“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和社工站工作人员在五龙镇社工站汇合,一起前往抗美援朝老兵张爷爷的住处。团队成员与张爷爷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情况,认真聆听他们讲述难忘的抗美援朝经历,与他们一起重温艰苦斗争的革命岁月。

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张爷爷今年已有88岁高龄了,张爷爷说,他15岁就参军参加抗战了,是当时参战最小的战士。

张爷爷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加过多次战役,在战斗中舍生忘死,英勇顽强,为最终胜利作出了贡献。退伍后,他们又默默为家乡付出,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中国军人的本色,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爷爷的抗战经历,是我们无法触碰到过去,也正是有了他们的英勇奋战,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通过这次慰问,团队成员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唤醒了团队成员对英雄的崇拜,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团队为张爷爷赠送了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并在分别前为张爷爷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祝愿他身体健康,安享晚年。

情系特殊特困家庭,殷殷关怀感化童心

7月4日下午二时,“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在社工站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慰问了两户特殊儿童家庭和一户特困家庭。

团队成员为特殊儿童们赠送学习用具,并了解了他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进行面对面交谈,用自己的经历力所能及的为他们解答学习、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要好好上学,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团队成员为特困家庭带去了凉被等生活用具,并帮助他们打扫了卫生。通过交流团队成员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虽处逆境,但内心依旧向阳,依旧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一声声贴心问候,一句句暖心叮嘱,传达团队成员对困难家庭成员的一片片真情,在团队成员与困难家庭的心灵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通过这次特贫特殊家庭访问活动,团队成员真切地深入了解了贫困群体的艰难生活。此次活动后,团队成员铭记要珍惜现有的生活,时刻艰苦奋斗、不忘初心。

下基层、进社区,大学生在实践中淬炼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坚持实践学习,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好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此次活动后,实践团的各位同学感受良多。团队成员韩佳容说到:“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不需为了生存而有太多担忧,但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依旧会接过先辈的衣钵,把抗美援朝精神发扬光大,扛起我们中国青年的使命,负重前行。”团队成员陈帅说到:“这次活动是我参加过的最有意义、收获最大、感触最多的一次教育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相比那些弱势群体,我们是幸福的。我有完整的家庭,健康的身体和风吹不到、雨淋不着的学习环境。以后,我要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社会多创造价值,尽自己全力为需要的人尽一份爱心,帮助那些无助的善良的人拨开云雾,重见一篇蓝天。”

未来,“砼心助行”三下乡实践团的各位同学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积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书写壮丽青春篇章,在奋力书写第二个百年奋斗新篇章的征途上留下我们青年一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1 团队成员与张爷爷交谈

图2 团队成员向特殊儿童赠送学习物品

图3 团队成员在社工站交流活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