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学术年会周活动总结

发布者: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18-12-13浏览次数:233

2018123日至7日,为提升我院研究生科研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激励研究生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并积极响应西华大学“2018年西华大学研究生学术年会暨文化交流活动周活动”的安排,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我院,开展了研究生学术年会周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的学术活动,切实增加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扩大了研究生学术视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创新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学院内研究生学生工作的建设。

宣传工作

活动前期,我院通过学院官网、学校微信公众号和我院自主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各班级QQ群等多媒体渠道,以及宣传海报、展板和横幅等方式来宣传此次活动。

活动开展时,我们在每次学术讲座开始前一天发布活动的具体内容,活动开展的当天及时发布新闻稿。

学院官网

学院微信公众号

宣传海报

活动详情

研究生学术年会周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我院特有讲座硕听•博说、大师面对面以及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等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开拓研究视野,培养科研兴趣,提升科学素养,让研究生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学术科研工作。

硕听·博说第一期—真空绝热技术及应用

123日下午4点,我院在6D-202举办了研究生学术年会 “硕听•博说”第一期学术交流会,我院有幸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邸小波老师担任本次交流会主讲人,为我们讲解真空绝热领域的技术及应用。

邸小波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真空绝热物品引出此次分享的主题,简单介绍了真空绝热技术在民用设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工业及建筑保温领域的应用。在讲解绝热材料时,邸老师还专门带来了气硅等样品给同学们展示,让同学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邸老师重点讲解了真空绝热板传热机理、填充芯材、气体阻隔材料、吸气剂以及制作工艺,并指出与传统绝热材料有机泡沫、无机纤维比,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低,厚度薄节省空间,而且生产过程不排放臭氧层消耗物质。

硕听•博说第一期—邸小波老师

硕听•博说第二期—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浅述

2018124日下午4点,我院在6D-202举办了研究生学术年会 “硕听•博说”第二期学术交流会,我院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博士王璐老师作为本次交流会主讲人,王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对地下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的见解。

岩石力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交通隧道,到水电饮水隧洞、水电站地下厂房,再到能源方面的煤矿巷道、地下储气库或者高放废物深部地质处置库等,这些都与岩石力学密不可分。王老师用天山特长深埋越岭饮水隧洞的实际问题讲解了卸荷力学问题;用煤矿底板砂岩的实验数据分析了应力-渗流耦合的问题;以及水电站地下厂房、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和花岗岩裂隙岩石时效力学行为三个案例,说明了时效力学问题。通过对不同实例的分析说明,让同学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了岩石力学的魅力所在。

硕听•博说第二期—王璐老师

大师面对面—川西高山峡谷城镇地形特征及地形对太阳能应用的影响研究

2018125日下午2点,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在六教举办了“大师面对面”学术讲座。我院有幸邀请到四川大学的龙恩深教授作为本次讲座的主讲人,龙教授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川西高山峡谷城镇地形特征及地形对太阳能应用的影响研究。

龙教授首先在研究背景中为我们介绍了中国西部地貌、中国西部人口的分布状况。由于川西是西部典型的缩影,因此选用川西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对川西58个城镇的分布状况进行了简要概况,并利用Google Earth对川西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其次总结出川西城镇地貌大致有高原平台、盆地城镇、山坳型、浅夹谷和深夹谷五种类型。龙教授运用GIS数据和物理量的方法计算出单位面积累计太阳总辐射。然后,仔细讲解了川西地区城镇演进史与本研究的扩展应用。最后龙教授选取马尔康大渡河的某水电站作为案例,并基于日照分析,优化原规模的设计方案,使同学们更加形象的理解该项研究。在此过程中,龙教授还对我院研究生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了3点建议:(1)运用典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问题;(2)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断地问为什么,把问题深入下去;(3)复杂问题要从关键点入手。希望能够对研究生同学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这次讲座,不仅使我们深刻了解到川西高山峡谷的地形特征,更让我们对该地形特征及地形对太阳能应用的影响有所了解。

大师面对面—龙恩深老师

硕听·博说第三期—学业规划与论文撰写

2018126日下午4点,我院在6D-202举办了研究生学术年会 “硕听·博说”第三期学术交流会,我院硕士导师吕原丽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对于学业规划与论文撰写相关问题的理解。

从学校的政策出发,吕原丽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在读研究生期间将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以及我们如何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另外,老师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毕业论文如何安排时间的建议。并且吕原丽老师以自身为例,给我们说明了进行自我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论文的撰写,在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中,吕原丽老师非常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一篇论文的基本结构,还包括每个部分如何进行写作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对我们如何进行文献的搜集与阅读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吕老师还特意针对学术汇报的PPT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通过本次“硕听·博说”,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业规划,还可以补充自己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检阅自己。

硕听•博说第三期—吕原丽老师

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

126日,由西华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举办的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分享会在6D-211召开。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我校优秀学生陈兰、王译彬,为我们分享自己读研期间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陈兰学姐的分享,她希望我们能够考虑自己接下来的路怎么走,思考自己是愿意继续深造或者选择就业亦或留校做老师。陈兰学姐建议我们应该在现在先想好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研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研二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实践方向。然后是王译彬学姐的分享,她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作为发言的开始,然后具体讲解了怎么做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王译彬学姐的经验是我们要先找准目标,再研究目标,了解怎样才能达到目标、达到目标的条件。想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努力,这样效率最高越会成功,不能盲目努力,不然只会让自己的努力白费。最后是由同学们提问,学姐们负责解答,同学们踊跃参加此次交流活动,提出一直困扰和思考的问题。两位学姐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可行的建议,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做出了回答。此次活动很成功,同学们学习到了很多经验,也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感谢学姐们为我们答疑解惑,分享经验!

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合影

活动总结

本次研究生学术年会周活动,我院共举办了3场硕听·博说,1场大师面对面,1场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会,参与教师4人,参与研究生90余人。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收获,并且在论文写作上也有一定的帮助。我院研究生也因此对三年的研究生生涯有了更好的规划和期待。